关注我们

对联 – 福州人咖啡店的特色

文 / 韩山元

华人经营的传统式咖啡店,店门外的对联有什么作用?店门外饰以雅致的对联这种风尚始于何时?为什么现在很少见了?

“渴想相如露, 闲谈陆羽经。”

“茗香堪适口, 雅座可谈心。”

“入座谈香茗, 欢心能解渴。”

“群贤毕至, 雅客成集。”

各位读者经过大坡、小坡、新 加坡河畔,惹兰勿刹、实龙岗路等地时,可曾注意到一些咖啡店外面柱子上书写的雅致对联吗? 除了咖啡店外,您有看过别的商店门外展示对联吗?

福州人咖啡店的特色

以对联装饰门面,这的确是华人咖啡店的一种传统特色。然而,随着市区重建计划的实行,许多旧商屋都被拆除了,而旧式咖啡店的文雅对联也随着店屋的拆除而消失。新开的咖啡店,已不再以对联来美化店面, 至于组屋区的咖啡店,更是把这一传统舍弃了。因此,还保留对联的咖啡 店,在新加坡将越来越少,最后可能完全绝迹。而那些出自民间文人与书法家手笔的对联,也快要成为历史的陈迹据咖啡店的老行尊说,店面饰以对联,那是福州人经营的咖啡店的一大特色,在战前,那是很普遍的。琼州人开的咖啡店当然也有些是饰以对联的,但为数不多。

为什么福州人早期开的咖啡店都有对联呢?饰以对联始于何时?由此追溯,福州人什么时候开始在新加坡经营咖啡茶业?发祥地又在何处?早期福州人咖啡店的营业情况及店员工作与生活情况如何? 战后又有了那些变迁? 这些问题,都是值得去研究和了解的。

从路边走进店屋

福州人从什么年代开始在新加坡经营咖啡店业呢?程耀棠先生说,确实的年代已经很难考证了,但他相信至少是一百年前的事,以现年 65 岁的陈诗炎先生家族经营咖啡店的历史来说,也有八、九十年。陈先生的父亲早年就是开咖啡店的。如果在世, 今年也有九十多岁了。在陈老先生之前,福州人已经在新加坡经营咖啡茶业了。不过,最初多半是在路边或骑楼下开个摊档,以后才租下整间店来经营,从路边走进店屋,这是一项进展。

到本世纪 20 年代初,福州人的咖啡店已有数十间(不算咖啡摊)。1921 年,福州咖啡商同行组织了公所,即现公会的前身,最初是附属于福州会馆,这是新加坡华人咖啡茶业第一个行业公会。

由于福州人南来新加坡的初期,多半是聚居在惹兰勿刹、奎因街、道拉实街、 珍珠山麓、南天酒楼后面等地区,所以,早期福州咖啡店也以这些地方为集中地。后来,福州人逐渐适应了本地环境,有些咖啡店也开设在粤、闽、潮人聚居的地方,例如大坡牛车水一带的咖啡店,有不少是福州人经营的,店主和店员都能讲流利纯正的粤语,跟当地广东人早已打成一片, 不分彼此了。

门前书对联 美观又有情趣

福州人的咖啡店何时才在店门前书上对联呢? 据几位前辈说,最初, 那些店是没有真正的对联,有的通常是这样的几个大字 : “咖啡洋茶,冷热饮品” (左右各一句)。后来,大约是在三十年代吧,一些在中国唸过四书五经的福州读书人纷纷南来,经营咖啡店的同乡就请他们拟对联点装店面,改善外观,且增加情趣。

就以程耀棠本人从前在禧街经营 的一间“阜川咖啡茶室”来说,店门就 有一幅写得颇为雅致且富文采的对联 :

阜物香芬花上露 川山水没石中桌

对仗工整,意境颇佳,那是出自他一位在家乡唸过四书五经、唐诗宋词的同乡之手笔。

一两家开始书上对联,其馀的同业便竞相仿效,结果使到店面左右两柱书上对联蔚然成风。据说,当时还有人因拟对联而出了名,一些慕名者都去找他“求字”呢。

一般上,福州咖啡店的对联,都属于“嵌字对”,通常是将店号的两个字以嵌于联中(最常见的是嵌在开头,如我们文前所写的几对)。写这类对联,除了要照顾平仄对仗之外, 还得有巧思,不能为了凑字而伤了文意,看起来容易,写起来不简单。

为什么现在新开的咖啡店都不再有对联了呢? 主要是新式的高楼建筑物都没有适宜书写对联的柱子,而且大厦的业主(包括建屋发展局) 也不许租用者在墙上或柱子上写字或砌字。

一些原来有对联的旧店屋,在重新装修的时候,往往把对联抹去或铲去,这就使到咖啡店的对联有减无增。为什么他们要除去原有的对联呢? 据几位咖啡店业前辈说,主要是嫌麻烦。原来,写在店外的字是要向当局缴交招牌税的。虽然收费很低, 但是每年要去呈报、填表格、交税金,那是相当麻烦的事,忙起来忘了办手续,可能会被罚款。为了省事, 有些店主就索性在重新粉刷的时候把对联抹去了。

(节录自韩山元著〈福州人与咖啡 店业〉)

Share on facebook
Share on email
Share on whatsapp